来源:南财社
股神巴菲特清仓了比亚迪。
这位93岁的“奥马哈先知”结束了对中国新能源车企长达17年的投资。
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发言人昨日回应,“比亚迪股份确实已全部出售。”
9月22日,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文回应称,2022年8月,伯克希尔就开始陆续减持,去年6月其持股就已在5%以下了。
“股票投资,有买就有卖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感谢芒格和巴菲特对比亚迪的认可!
这笔18亿港元的投资,最终赚了超过38倍!
01
17年的坚定持有
巴菲特是2008年9月入股比亚迪的,当时比亚迪的前景尚不确定。
巴菲特听从了已故老搭档查理·芒格的建议,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,斥资约18亿港元买入比亚迪股份2.25亿股。(买入时对应的市盈率10.2倍、市净率1.53倍)。
仅投资一年后,比亚迪股价疯狂上涨近11倍至87港币,随后几年股价又暴跌至12港币。
在此后的14年里,虽然股价多次经历过山车,但巴菲特依旧没有卖出。
直到2022年8月,巴菲特开始减持比亚迪。直到近期被爆出已完全清仓,17年里,比亚迪的股价上涨了约3890%。
据《第一财经》报道,从2008年9月至2025年9月,巴菲特累计套现至少80.71亿港元,赚了超过38倍,年化收益超过20%。
截至9月22日收盘,比亚迪A股跌1.01%,报107.99元;比亚迪港股跌3.35%,报109.7港元。
02
为什么撤退?
巴菲特没有详细解释清仓原因,但市场分析认为,这一决策背后有多重逻辑。
从估值角度,比亚迪股价已脱离低估区间。比亚迪的市盈率曾超70倍,对于一向注重估值的巴菲特来说,可能认为当前股价已经超出了其内在价值。
从行业环境方面,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接近高位,竞争不确定性增加。
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更是一场“内卷盛宴”。从低端到高端,从SUV到轿车,几乎没有空白市场。新车型一批接一批,价格战持续加码。
车企们拼命卷规模、卷补贴、卷渠道,最终把利润卷薄,把股价卷跌。
根据统计,2024年全国汽车总产能已超5000万辆,但销量仅3143万辆,接近2000万产能闲置,整体利用率仅约58%,远低于健康水平。
即使是行业龙头,也无法独善其身,比亚迪短期盈利承压也是事实。
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是考虑因素之一。美国政府曾签署法案限制中国电动车和电池进口,欧盟也有反补贴调查等。
马斯克早已看透了“车企内卷”的逻辑。很久以前,当市场质疑特斯拉缺乏新车时,他直接宣布“不再卷电车”,要把精力放在AI、机器人、能源等更具想象力的领域。
尽管特斯拉电动车在全球多地销量连续下滑,但马斯克却断言,未来公司80%的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,而非电动汽车。
9月2日,特斯拉在其官方X账号上发布的“宏图计划第四篇章”封面上,Optimus机器人正在打开汽车的后备箱,也预示着特斯拉未来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转向:即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。
03
释放什么信号?
巴菲特的选择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,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,行业进入更理性更内卷的成熟阶段。未来这个行业仍然会发展,但不会再像过去十几年那样疯狂暴涨。
巴菲特卖出比亚迪,是商业理性与战略调整的结合,并不代表新能源行业失去投资价值。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两件事:
一是比亚迪能否通过钠离子电池、丰田合作等新技术与外供突破,打开新的成长空间;
二是伯克希尔巨额现金的下一步投向——若大举转向美国半导体或AI领域,可能暗示全球资本正在发生结构性转移。
2023年的一次采访中,巴菲特曾回应减持比亚迪一事称,“我们会找到这些资金更好的配置用途。”
目前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已激增至3340亿美元,这位“股神”正将目光投向别处。巴菲特们的每一个动作,都不再只是投资决策,更是行业格局与资本流向的催化信号。
查查看股票配资,配资之家平台,深圳知名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